2004年10月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六版: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专利八千里路叫和卖
本报记者陈卓

  这几天,义乌街头有辆双人自行车,从这家制鞋厂门口启程了,又到那家制鞋厂门口停下,骑车的是黑龙江小伙闫峻恺和他的女朋友。这之前,闫峻恺已经带着他的“仿真脚趾鞋”材料,跑遍了青岛、石家庄、西安……只为把已经申请了专利的“智慧成果”转变成实实在在的鞋子,能到市场上大卖特卖的鞋子。可让他想不到的是,这专利转化成现实成果的路是那样难走,他一走就是近两年,并且还没成功。现在来到浙江,他后悔来得迟了,“早该来的”——让他美梦成真,这里太有希望了。
    
  十多个专利和一份执着
  “我想和你们合作做一种专利鞋。”“哦,那我们不能做的!”“我本人就是专利权人。”“欢迎,欢迎,我们谈谈!”沿途给闫峻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的专利权保护意识,在与厂家的接触中,几乎都有类似的对话。“这是我感慨颇多的地方,也是让我特别高兴的地方。”“如果当时我没有及时地申请专利,在我辗转了那么多地方,和那么多人介绍过我的专利之后,我的成果很可能早就被别人偷走了。”闫峻恺说,今年1月的《现代营销杂志》介绍了他的专利,全国有几十个厂家要和他合作做销售。“所以我很急,他们等着呢,我相信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。”据说,从那次市场调查中,闫峻恺还得到了不少灵感。比如有人提出,在5个脚趾头上安装亮灯的设备,这样就特别适合跳迪斯科的年轻人。“我已经针对不同的对象,定下几个系列。总体目标是,针对儿童的,尽量夸张;针对年轻人的,尽量时尚!”商标他在北京也注册好了,就叫“时尚宝贝”。“这个当然也要及早准备。”闫峻恺想好了,他和别人合作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对方帮他按要求做出鞋子,他再另找销售伙伴;另一种是和对方合作到底,设计、销售集一体,得了利润按商定的比例分成。等到专利的智慧终于可以化作现实的生产力时,享受甜蜜的闫峻恺,肯定不会忘记自己,曾经付出的代价。
    
  辗转的艰难和现实的梦
  闫峻恺先到了青岛,因为想着那里有‘双星’等名牌鞋,应该有非常深厚的制鞋功底。但前前后后半年的寻找、商谈、制样,闫峻恺未能如愿。而其他地方的辗转更让他在不能成功之余身心俱疲。“我不是没有想过放弃。”据说,闫峻恺的家人非常不支持他放着好好的广告公司不做,去做这个什么“脚趾”鞋。“我为这件事,大概已经花了20多万了,财力的确也跟不上了。”“我还真希望有人侵犯我的专利把鞋给做出来!”闫峻恺说,这样,他就不用那么辛苦地找厂家做了。专利有了,没想到变成穿在脚上的鞋却总过不了工艺关。刚开始,去哪个地方找“亲家”,闫峻恺都是坐火车去,到了当地“打的”。可他发现,如果这样的话,在那个城市里一转悠找厂家,一天有时就得花上几百元。后来他就改骑摩托车了。途中风餐露宿,危险不断。这次从青岛出发一路到浙江,闫峻恺就是骑着摩托车来的。在台州他遇到了台风,有两天水都漫到了床下。在温州,他遇见过小偷和强盗,“强盗被我打跑了”。“有次太困了,摩托车翻到田里,我昏了过去。”钱包被偷了,身份证不见了,幸运的是,那些专利的材料还在。他只好把摩托车卖了,得了几百元继续前进。好在女朋友特别支持他,从青岛带了钱过来,专门和他一起为“仿真脚趾鞋”奋斗,他们就买了辆双人自行车当代步工具,“在街上骑倒还真挺吸引人的”。一到浙江,闫峻恺就发现了这里制鞋技术的先进。“我感觉这里就应该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。”在金华,已经有两家厂和他谈过意向。现在,闫峻恺在义乌短短的几天里,已经有五六个厂家和他洽谈接触。“有些鞋厂是我自己去的,我还看了他们的制鞋场地,真不错。有些是他们看了媒体的报道,主动找上我的。”
 
  专利和商标的时尚之旅
  “我这人就爱琢磨点发明创造什么的。”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,闫峻恺从事教育工作,后来又开了校办厂,其间有赚有赔。1997年他办了广告公司后,就陆续蹦出不少点子来。比如在出租车的副驾驶座前竖个小牌牌,可以插放些广告、名片的,司机也可以充当讲解员。这种设置现在已经很普遍,但闫峻恺说当时可真是新鲜玩意儿。这个设想被闫峻恺申请了专利,还得到过实践。但据说效果一般,因为闫峻恺说自己那时不懂市场运作。后来他没有续交专利费用,这项专利也就不了了之了。另外,闫峻恺还申请了其他不下10项专利。比如他申请了在烟嘴上画上防伪图案的专利。“叫‘七匹狼’的就画匹狼,女士烟的就画个红唇,这样看上去烟要高档很多。”不过和很多专利一样,由于种种原因,这也没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。还有就是把各种饮料冰冻成碗的形状用来装冰淇淋,叫“冰碗系列”。那是他在青岛参加啤酒节的时候想出来的,想和当地企业谈怎么把啤酒做成碗的专利变成现实,却因为赶着要给另一个专利找“亲家”,只好暂且作罢。这个需要赶着去做的就是前面提到的“仿真脚趾鞋”专利。为把这个让自己都惊艳的专利转化成让所有人惊艳的商品,闫峻恺从去年“非典”后就从黑龙江出发到全国各地找能生产出样品的鞋厂。一个偶然陪朋友逛商场买童鞋的机会,让闫峻恺发现,在黑龙江,要让孩子买双称心如意的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闫峻恺灵感忽然闪现:鞋不就是把脚包起来嘛!就做一双跟脚的形状一样的鞋,肯定很夸张,也会让人眼前一亮。说干就干。画图样、做模型……闫峻恺记得最牢的就是先申请专利。他还做了市场调查:把鞋给亲友的孩子看,给好多幼儿园的老师、小朋友看,给能“逮”到的任何人看,希望他们能提点意见。让他意外的是,2000多个人中有90%的人都说好,有的小朋友看了模型不肯还,还的时候还大哭一场呢!“说实话,刚开始去申请专利,我就是冲着这个东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,为了赚钱而去。但越到后来,越受到大家的鼓励,我才发现,是那种创造出被大家所接受的东西的动力,支撑着我到了今天。”